在线咨询
一键预约 一键电话 一键导航
x

微信公众号

“联合国糖尿病日”——预防糖尿病,听听融和医院专家怎么说
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来源: 作者: 点击次数: 打印 字号:

2018年6月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显示糖尿病患者达到9240万人,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,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已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。11月14日是“联合国糖尿病日”,这个日子是一个提醒大家关注糖尿病个疾病,预防疾病的一个纪念日,为了更好的进行宣传教育,都会设定一个主题,今年的主题是:“家庭与糖尿病”。在这个特殊日子里,就让我们来听听阳光融和医院国际糖尿病中心专家对糖尿病的危害、预防及治疗的介绍。

 

专家介绍说,一般来说,糖尿病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1型糖尿病,好发于青少年;另一种是2型糖尿病人,既往多发于中老年人,当今社会其发病年龄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,主要原因是不健康饮食、缺乏锻炼、熬夜、环境污染、遗传等因素导致的。致病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敏感性下降,引起胰岛素抵抗,即当进食后,所有的食物经过肠胃行消化吸收变成葡萄糖入血之后,胰岛素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能力下降,血中葡萄糖浓度逐渐上升,超过一定标准,就成了糖尿病。若早期控制,降糖降脂,改善肥胖等代谢状态,早期病程是可逆的。

 

糖尿病真的有那么可怕吗?

 

是的,糖尿病很可怕,它会导致很多并发症,影响病人健康,影响家庭的方方面面,但是只要早期发现,长期有效控制血压、血脂、血糖等指标,并发症也是不会发生的。糖尿病会引起:视网膜病变、肾功能不全、糖尿病足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,也会影响神经、胃肠道、性功能等,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,家庭经济负担加重。

 

如果得了糖尿病,就真的没办法了吗?

 

不是这样的,以阳光融和医院国际糖尿病中心为例,这里在美国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Joslin糖尿病中心专家的指导下,运用Joslin糖尿病中心先进的管理理念,提倡运动和健康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,更注重患者生活方式的管理,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技能,从而提高血糖的达标率,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。当然,对晚期并发症,如脑血管、痴呆、心梗、尿毒症、眼睛失明等相关专科也有一些治疗方法。

 

哪些人群容易患糖尿病?

 

1.40岁以上,尤其是肥胖人群,要小心患糖尿病。

2.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是高发人群,需要遵从健康的生活方式,定期进行体检。

3.巨大儿生育史(这里指的是孩子出生时在4公斤以上)以及有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。如果产后没有及时干预,三分之一以上会进展为糖尿病。出生体重过重过轻的婴儿,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。

4.体型比较肥胖的人群。现在衡量的标准为体重指数和腰围。可用公式:体重指数=体重(kg)/身高(m)2计算,超过24为超重,28以上为肥胖。若超重以上的体型,男性腰围超过90cm,女性腰围超过85cm则称为中心性肥胖。这类人群也是糖尿病高发人群。

 

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应该怎么办?

 

1.首先了解糖尿病治疗的“五驾马车”包括:饮食疗法、运动疗法、药物治疗、自我监测、糖尿病教育,只要“五驾马车”并驾齐驱,血糖控制平稳,是可以预防并发症发生的。重要的是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十分重要。

 

2.积极治疗血脂异常。长期坚持健康饮食,少吃动物脂肪,限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、鱼子、肥肉等。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。

 

3.合理的运动对降低血糖、血脂、有效的控制体重、预防糖尿病合并症有较好的作用,运动应掌握持之以恒、循序渐进、量力而行的原则。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,有氧运动包括:散步、慢跑、骑自行车等;抗阻运动包括:举重、拉力器等运动。但是要避免剧烈运动,有严重心、肾等并发症者活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询问医生而决定。

 

4.调整体重。肥胖是长寿之敌,是多种疾病的温床,肥胖与动脉硬化的发生、进展有密切关系,肥胖可导致胰岛素不敏感,导致血糖升高。因此调整体重,使体重达标,对良好控制血糖、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 

5. 制定正确、有规律的健康饮食计划。有效控制血压,按时服药,血压应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。

 

6.戒烟限酒,按时作息。

 

7.定期查体检查,进行眼底、心电图、肾脏及神经系统、足部等筛查,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,早期处理治疗。

 

身边的“糖友”越来越多,他们到底怎样吃才更科学?专家介绍,我国已经发布糖尿病膳食指南,为糖尿病患者提出了八点建议。

 

推荐一:吃、动平衡,合理用药,控制血糖,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;

推荐二:主食定量,粗细搭配,全谷物、杂豆类占1/3;

推荐三:多吃蔬菜、水果适量,种类、颜色要多样;

推荐四:常吃鱼禽,蛋类和畜肉适量,限制加工肉类;

推荐五:奶类豆类天天有,零食加餐合理选择;

推荐六:清淡饮食,足量饮水,限制饮酒;

推荐七:定时定量,细嚼慢咽,注意进餐顺序;

推荐八:注重自我管理,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。

分享到: